循環流化床鍋爐二次風的作用及對鍋爐運行的影響
豐鏈防磨技術 2021-03-10 1831
循環流化床鍋爐配風有一次風和二次風,一般一次風與二次風的設計比例為60-55%和40-45%,一次風為保證物料的流化,二次風為了保證燃料燃燒所需氧量和物料的充分混合,強化燃燒。二次風的設計要求要有足夠的穿透能力,所以一般二次風布置是從爐膛短方向進入,形成射入爐膛燃燒室的強沖空氣流,速度一般為50m/s以上。二次風的主要作用是補充燃料燃燒所需的空氣量并加強物料的返混,適當調整爐內溫度場的分布,使煙氣溫度分布更均勻。通過近幾年的運行觀察和研究,二次風不但要有速度,更要有剛度,所以二次風管逐步向大直徑過渡。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運行中,能通過調整一、二次風的配比有效的調整鍋爐的負荷,能有效的控制燃燒份額的變化。在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下部,即密相區中,物料的流化形式基本上處于湍流流化狀態,在爐膛中上部,即稀相區才逐步過渡到快速流化狀態。由于二次風量的加入,二次風噴嘴以上煙氣流速顯著提高,使更多的物料參與爐內與爐外循環,使較多溫度低的循環物料返回密相區,在密相區吸收熱量,帶走燃燒釋放的熱量,在爐膛中上部與水冷壁進行熱交換,提高傳熱系數和傳遞能量,維持密相區床層溫度,使鍋爐負荷上升。在某廠鍋爐運行初期,由于排渣不暢,爐低大顆粒很多,流化不好,只能將一次風加大運行,為維持合理的過量空氣系數,減少二次風的開度。由于二次風量較小,密相區燃燒份額減少,稀相區燃燒份額增大,且上部物料濃度增大,不僅加劇了上部水冷壁磨損。同時,由于助燃的二次風量不足,使鍋爐高溫分離器內存在嚴重的后燃現象,即部分可燃物在高溫分離器內燃燒,導致分離器出口煙氣溫度升高,出入口溫差增大,煤粒度變化時,旋風分離器出口溫度達1000℃,溫差甚至達到80℃左右。煤的后燃導致煙氣溫度上升,使得煙氣對尾部對流受熱面傳熱量增加,過熱器出現超溫,鍋爐減溫水量增大,嚴重影響了受熱面的安全。(1)運行中在保證流化的前提下,盡量降低一次風,增大二次風。根據煤質及時做出調整,發現煤的粒度較細的時候,及時調整一、二次風的配比,增大二次風的比例,加大密相區燃燒份額,降低上層物料濃度,減少磨損。在調整中,二次風最大可占總風量的45%。(2)試驗表明,循環流化床鍋爐存在核心貧氧區,這是造成后燃的重要原因。所以在調整中,注意調整二次風的風門開度,適當提高二次風風壓,增加入爐二次風的剛度,以消除鍋爐存在的中心貧氧區,減少后燃的份額,減少尾部受熱面吸熱量,保證受熱面的安全。二次風的調整不僅對鍋爐安全性有舉足輕重的影響,而且對經濟性的影響也非常明顯。. 本廠燃用的煤是品質較差的貧煤,平均煤質如下表所示:發熱量(KJ/Kg)
| q水分(%)
| 揮發分(%)
| 灰分(%)
|
21949
| 8.69
| 10.42
| 27.75
|
由于燃用煤種揮發份較低,所以在調整中應加大下部二次風份額,增加密相區空氣量,增加煤在密相區的燃燒份額。在鍋爐投運初期,滿負荷運行時,下二次風開度35%,在這種工況下,床溫780℃左右,飛灰可燃物高達14%。經過摸索,加大二次風的開度,適當提高過量空氣系數,下二次風開度在45%到55%之間視煤質情況進行調整。通過以上調整,稀相區的物料濃度降低,內循環物料量減少,密相區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被返混物料吸收量減少,提高了密相區床層溫度。床層溫度的提高又提高了煤在密相區的燃燒份額,形成了良性循環。如此調整后,鍋爐運行床溫提高了15℃,飛灰可燃物降至9.5%,提高了鍋爐運行的經濟性。
此外,由于一、二次風機設計上的不同,在運行中,應根據煤種情況適當減小一次風,增大二次風,也可有效的降低廠用電率,提高鍋爐運行的經濟性。 本文鏈接:http://www.dn580.net/guandao/284.html
河南豐鏈智造耐磨防磨新材料科技產品服務供應鏈公司,主導產品和服務包括: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鎳基超合金高溫強化耐磨導流板防磨、鍋爐防磨格柵經緯網格梳形導流板防磨革新技術,鋼襯高鉻鎳雙金屬合金澆鑄復合管,鋼襯自蔓延剛玉陶瓷復合管,陶瓷閥門,陶瓷貼片管道。聯系:158-9000-6029